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丹痧

丹痧

病证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痧、疫痧疫喉喉痧。类于猩红热。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丹痧属于疫疹,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二至十岁为多见。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由表入里,里热炽盛,表现为气血两燔咽喉为肺胃之通路,热毒上攻,故咽喉红肿腐烂。少数患儿由于正虚邪盛或延误治疗,可出现谵妄昏迷、惊厥等邪陷心包的危候。初起邪尚在表,恶寒无汗者,宜辛温发散,用荆防败毒散;邪犯肺卫者,宜清热解毒,用银翘散加减;气血两燔者,宜双清气血,用清瘟败毒饮;邪陷心包者,宜清心开窍解毒熄风,用清营汤神犀丹紫雪丹之类。

猜你喜欢

  • 伤寒真方歌括

    书名。6卷。清·陈念祖撰。陈氏将《伤寒论》方分经辨证,以诗歌的形式予以阐释;并对《伤寒论》原文作了一些归纳整理,末附魏念庭《伤寒论》跋语。本书与陈氏《伤寒医诀串解》合刊,1958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 凤凰草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 硝菔通结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朴硝120克,鲜莱菔(切片)2500克。水煎顿服。治大便燥结久不通,身体兼羸弱者;近代也用于蛔虫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早期肠扭转及肠套迭,手术后肠麻痹等一般情况较

  • 逆翳

    病证名。《银海精微》:“翳膜下生向上,谓之逆翳。”详逆顺生翳条。

  • 幼科折衷

    书名。2卷。明·秦昌遇约撰于十七世纪中期。作者鉴于幼科诸书中的论治,或偏寒,或偏热,或喜补,或喜泻,遂取各家之长,以“折衷”为书名。书中对小儿杂病的证治立论凡五十余篇,每病首载七言歌及脉法,其次节引《

  • 火旺刑金

    即火盛刑金,详该条。

  • 肉蛾

    病名。见《普济方》卷三。即乳蛾。详该条。

  • 余含棻(fēn 分)

    【介绍】:见余梦塘条。

  • 暗风

    病名。①见《素问玄机原病式》。指由脏腑失调所致的风阳上亢的疾患,与内风相似。因在不知不觉中自内部逐渐发生,故称“暗”。以头晕目花为主要证候。《医钞类编·头痛门》:“暗风,头旋眼黑,昏眩倦怠,痰涎壅甚,

  • 遮睛障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圆翳外障,薄而且圆,其色白,大小不等,十有九掩盖瞳神,亦名遮睛障。即圆翳外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