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亥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参见十二时条。
白滑苔,舌尖微黄而有灰刺的舌象,表里寒热证俱可见此候。外感寒湿,内有湿浊,舌白滑而尖灰、宜辛温燥湿。湿热困脾或热邪入里,热迫心脾,苔白干厚,尖黄而布灰刺,宜清热祛湿,或通里攻下(见《伤寒舌鉴》)。
出《食疗本草》。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丹溪心法》。系指耳部肿起疼痛。多由肝胆三焦风热上攻所致。可兼疼痛,或流脓水。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出《名医别录》。为白茅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为黄藤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017~1086年【介绍】:宋代官吏。福州人。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通晓水利。煦宁(1069~1077年)间主管虔州(今江西赣州)时,鉴于当地风俗相信巫祝鬼神,不信医药,刘彝严禁巫医
证名。指咽部疼痛。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医学心悟·咽痛》:“咽者,少阴经脉所过之地也,热邪攻之,则咽痛。”寒邪直中下焦,逼其无根失守之火,发扬于上,亦令咽痛。然必有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等证。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野烟叶,详该条。
①手的第五指,即末指。《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②足的第五趾,即末趾。《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