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生于胁下京门、带脉穴之间,初起痛痒彻心如针刺,胁下不能转动。治法同痈疽。
病名。见《医林改错》卷上:“紫印脸,脸如打伤血印,色紫成片,或满脸皆紫,皆血瘀所致。”治疗:内服通窍活血汤。相当于色素沉着症。
即紧按慢提。见该条。
渴证之一。《圣济总录》卷五十九:“人因劳伤府藏,或大病后未复,荣血不足,阴虚于内,则生内热,热则津液燥少,故渴而引饮,饮不能多,多则腹满不消,气虚不胜于水故也。”若气虚燥渴引饮,可用黄芪汤;若阴虚舌燥
见补阳还五汤条。
【介绍】:见叶慕樵条。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乌风内障。详该条。
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即瘛疭。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鼻柱。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黄花远志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