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兰室秘藏·呕吐门》。即吴茱萸丸,见该条。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出《温热论》。风温一般须用辛凉药物散风,使风邪外透。若病者既有里热,又有外感风邪,即应用辛凉药物解表透邪,里热才能随之而除。但实际临床上多解表清里并用。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饮食不当,积滞不化所致的腹痛。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功能不强。若乳食不节,饱食过度,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以致损伤脾胃,乳食壅滞,酿成湿热,热结肠胃而脏气不通,故
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在外感热病过程中,突然发生战慄,继而全身出汗,称为战汗。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表现。正能胜邪,则邪随汗解,病转痊愈。《广温热论·战汗》:“温证不论初起未传,俱以战汗为
出《史记·扁鹊列传》。泛指病邪所积聚之处。
出《脉经》。亦名双生、骈胎。指妇人一次怀二胎。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鼻疳疮。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