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汁溢

乳汁溢

指产后乳汁分泌过多而泛溢。《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其产虽血水俱下,其经血盛者,则津液有余,故乳汁多而溢出也。”参见乳汁自涌条。

猜你喜欢

  • 人参泻心汤

    《温病条辨》卷二方。人参、干姜、白芍药各二钱,黄连、黄芩各一钱五分,枳实一钱。水煎,分二次服。治上焦湿热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

  • 下极俞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后正中线,第三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腹痛,泄泻,腰痛;以及膀胱炎,肠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阴病治阳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①阴寒盛损伤了阳气,治宜扶阳。例如水肿病,唇舌色淡、语言低怯、手足不温、小便不利或清长、大便稀薄、脉沉迟,用实脾饮温阳健脾、行气利水。②疾病

  • 旧德堂医案

    书名。清·李用粹撰。本书选辑医案六十余条,多属内科杂病。作者强调“医贵精详”。其治案,辨证审脉较细致,能掌握病之标本缓急,析证立方。案语或有艰涩之弊。后收入《三三医书》中。

  • 音声之关

    古人认为悬雍垂为音声之关。故《灵枢·忧恚无言》:“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

  • 冷温

    病名。①又名春温伤寒、客寒包火。即指《伤寒论》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疾患(见《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②温热病伏邪兼寒,名为冷温。其证初起一二日必有头痛、发热、身痛、恶寒诸表症,又

  • 戴启宗

    【介绍】:元代医家。字同父。建业(今南京)人。通医学,曾任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县)儒医教授,他在读书过程中,从事医书的订正,对朱肱《伤寒百问》一一辨正,撰有《活人书辨》,已佚。又编《五运六气撰要》及《脉

  • 目直视

    证名。指目睛不能转动。《华氏中藏经·察声色形证诀死法》:“面(两)目直视者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直视失溲。”《伤寒明理论·直视》:“伤寒目直视者,邪气壅盛,冒其正气,使神智不慧,脏精之

  • 小儿秋痢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小儿脾胃嫩弱,内为乳食所伤,秋风飒动,凉燥之邪伤及元气,以致食积热毒,蕴积而成。症见里急后重,腹痛便脓。宜用香连丸、黄连香薷饮加减。痢久,白多,便溏者,宜益黄散。

  • 肿病

    病名。身面皆肿的病证。出《小儿药证直诀》卷上。其病机是“肾热传于膀胱,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胃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土,脾随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参见小儿浮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