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痈

乳痈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乳、妬乳乳毒吹妳吹乳内吹外吹乳根痈乳疯。多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或乳汁瘀积而成。初起乳房出现硬结、胀痛、乳汁流出不畅,全身可有恶寒发热,继则肿块增大,焮红剧痛,寒热不退而内蕴成脓。早期治宜舒肝理气、清胃热、通乳散结,方用瓜蒌牛蒡汤橘叶散和乳汤内服;如意金黄散蒲公英捣烂外敷;或隔蒜灸之;或葱一握洗净,连须捣烂作饼,置患处,以茶杯盛热灰,覆葱上热熨之;或南星末调敷;或玉簪花根加盐少许,共捣如泥外敷;鹿角尖磨汁敷之;若脓成宜服托里透脓汤,并于脓肿处切开排脓,余按一般溃疡处理。

猜你喜欢

  • 山松须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松叶之别名,详该条。

  • 无名肿毒

    证名。见《医学入门》卷六。又名肿疡、虚疡。①《外科大成》卷四:“无名肿毒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因风邪寒热客于经络所致。但其因风邪内作者,则无头无根;因气血相搏者,则有头有根;因风

  • 三消饮

    《瘟疫论补注》卷上方。槟榔、厚朴、芍药、甘草、知母、黄芩、大黄、葛根、羌活、柴胡。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瘟疫,有三阳形证,兼有里证者。

  • 生肌干脓散

    《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方。黄连、贝母、降真香(烧存性)、白芨、乌贼骨、五倍子(炒黑)、芸香各五钱,轻粉五分。为细末,将患处洗净,外敷患处。治瘰疬、马刀,脓汁不干者。 .

  • 倪涵初治疟第一方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陈皮、姜半夏、茯苓、威灵仙各一钱,制苍术、姜厚朴、柴胡、黄芩各八分,青皮、槟榔各六分,炙甘草三分。为粗末,加生姜三片,井、河水各半煎,饥时服,渣再煎服。治疟疾

  • 陶道

    经穴名。代号DU13。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督脉、足太阳之会。位于背部第一、二胸椎棘突之间。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一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发热,疟疾,头痛,项背强痛;以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等。向

  • 血衄

    病证名。《素问·大奇论》:“……血衄身热者死。”即衄血。详该条。

  • 姜桂大顺丸

    《症因脉治》卷二方。干姜、肉桂、杏仁、甘草。水煎服。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

  • 喉枪

    喉科器械名。指咽喉部喷粉器。其状如一扁鼓形,直径约5-7厘米,以薄铜片制成,前部连以空铜管,铜管由三节组成,可自由伸缩。铜管末端呈斜面,药粉置于其上,用手按其鼓面,产生气体冲出药粉,以达咽喉部患处。不

  • 保产无忧散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方。又名保产无忧方。当归(酒洗)、川芎各一钱半,荆芥穗(炒黑)、炙黄芪各八分,艾叶(炒)、厚朴(姜炒)各七分,枳壳(麸炒)六分,菟丝子(酒炒)一钱四分,川贝母(去心)一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