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方用五拗汤。《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声
书名。6卷(即《医宗金鉴》卷50~55)。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介绍诊察儿科病证的要领及小儿初生后各种杂病的证治。论述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附面部望诊图、虎口三关脉纹图等。
病名。出《肘后方》卷四。即内伤,详该条。
即捻子。详该条。
即门冬清肺饮,见该条。
书名。上、下二集。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药材公司合编。本书收集全国各类中药材,分为西怀类、川汉类、南广类、山浙类、草药类、附录等,对于产地、产季、产况、产作的药材知识,系根据上海老药工的经验,结合
病名。①指感受风热引起的温病。见《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温病条辨·上焦篇》:“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升,厥阴行令,风挟温也。”多发于冬春二季。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等。初起
病名。《太平圣惠方》:“夫小儿黄病者,是热入于脾胃,热气蕴结,与谷气相搏,蒸发于外,故皮肤悉黄,眼赤黄也。脾与胃合,俱象于土,候于肌肉,其色黄,故脾胃内热,即蒸发于外,令肌肤黄也。”《幼幼集成》谓小儿
针的异体字。详针石条。
灸法之一。又称药物敷贴疗法,药物发泡疗法。指用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处使其发泡的方法。古称天灸。运用本法时,应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和掌握敷药时间,发泡后需注意防止感染。临床上关节疼痛,敷贴疼痛部;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