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植物志》。为咸虾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即产后厥。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徐氏医书六种》卷七。即耳衄,详该条。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十问之一。问耳主要了解有无耳鸣、耳聋、耳痛、重听等变化。凡突然耳鸣声大,按之鸣声更大的属实,多因少阳经风火上冲所致;逐渐耳鸣、声响较细,按之减轻或停止的属虚,多因肝肾不足所致。初病突然耳聋多实,可因少
骨名。指下颌骨体。
肾属水,肝属木。根据五行的滋生制约关系,水不涵木,即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出现肝阴不足,虚风内动的病症。表现为低热、眩晕、耳鸣、耳聋、腰酸、遗精、口干咽燥、手足蠕动,甚则抽掣等。
即胎兼癥瘕。详该条。
治法。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对形体虚弱元阳不足,宜用补气温阳的方法。《类经》:“形不足者,阳之衰也,非气不足以达表而温之。”如参芪之甘温益气,附桂之温养元阳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