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脏痫证候

猜你喜欢

  • 元胡索

    见《药品化义》。即延胡索,详该条。

  • 杉果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又名杉子、杉塔。为杉科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的球果。辛,微温。①治慢性气管炎,疝气,乳痈。煎服:30~90克。②研末调搽

  • 压椎法

    推拿方法。在背部选择脊柱有压痛的棘突,以拇指或其他手指左右滑动地用力按压。常用治疟疾及各种脏腑疾患。

  • 脉象

    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晋·王叔和《脉经》根据这些征象总结出二十四种脉象,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

  • 戾(lì 利)

    戾气的简称。详该条。

  • 红芽大戟

    见《小儿药证直诀》。即红大戟,详该条。

  • 面疮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面发毒。详该条。

  • 肝血虚

    又称肝血不足。指肝藏血不足的证候。肝主藏血,血属阴,故血虚或肝阴虚均可出本证。临床表现有血虚或肝阴虚的见证,并有虚烦失眠,多梦易惊恐,月经不调等症。治宜补血养肝。

  • 内伤蓄血

    病证名。指蓄血是由于内伤所致者。其症胸胁或小腹急痛,宜桃仁承气汤或抵当汤,随痛之高下选用之。体虚者,可略加桂、附;若下血瘀滞,色晦不鲜者,酌加温补气血之品。参见瘀血条。

  • 产后忿怒

    病证名。见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多因产后失血,肝血不足或情志不遂所致。症见胸膈不舒,多怒等。治宜生化汤去桃仁加木香末二分。若轻产重气,偏用香附、乌药、枳壳之类,则元气反损,满闷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