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草药》。为龙胆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手心、足心有发热感觉。见《丹溪心法·发热》。多由阴虚而生内热,或火热内郁等所致。参手心热、掌中热、足下热、五心烦热条。
指肺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
即足第四趾。又称次小趾。《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
证名。见《外科枢要》卷。因患疮疡过用克伐之剂,或脓血排泄过多,或吐泻致精血消耗,阳气虚衰而引起。其证可见畏寒头疼,咳逆呕吐,耳愦目蒙,小便难,泻利肠鸣,里急腹痛,阳缩、冷汗,牙齿浮动,肢体麻痹,厥冷身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胃脘痛论》。指胃痛之由食积、痰饮、积热、积冷、气滞、死血、虫积等所致者。详食滞脘痛、痰饮胃脘痛、积冷胃脘痛、积热胃脘痛、瘀血胃脘痛、蚘动脘痛、胃脘痛条。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黄芪(盐水炙)二钱,熟地黄(酒拌)、人参、茯苓、炙甘草各五分,芍药(炒)、川芎、官桂、远志(去心,炒)、当归(酒拌)各八分,麦门冬(去心)五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食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鲜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中邪毒秽恶之气所致的心痛。见《外台秘要》卷七。《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夫中恶心痛者,由人脏腑气虚,精神衰弱,为毒邪鬼气之所中也。……邪毒之气,入于脏腑,攻击于心络,故令心腹刺痛也。”《圣济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多情志抑郁或水土因素所致。症为颈部生肿物,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随喜怒增大或缩小。治宜理气解郁,化痰软坚,健脾除湿。用四海舒郁丸,或海藻玉壶汤化裁。亦可选用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