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风痿

产后风痿

病证名。亦称产痿。多由冲任血虚,心脾失养,故宗筋松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令人手足痿弱,怔忡目眩,宜用血风汤,或以大红野蔷薇花子一两,酒煎服。初起一般可愈,如日久两手不能提举,以蔷薇花四两,当归二两,红花一两,浸酒五斤,每日随量饮之。若以降火滋阴破气破血为治,则荣卫愈伤,终身废弃。

猜你喜欢

  • 脾寒

    ①证候名。《千金要方》:“治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忧恚不乐,槟榔散方。”②同脾阳虚的病机。详该条。

  • 鲎藤

    见《福建民间草药》。又名马鞍藤、马蹄草、海薯藤。为旋花科植物二叶红薯Ipomoea pescaprae(L.)Sweet的全草。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辛、微苦,微寒。祛风除湿,消肿散结。①治风湿痹

  • 血分证

    热病最深重的阶段。多从营分传来,以伤阴、动风、动血、耗血为特征。症见热甚、神昏谵语,或抽搐、吐血、衄血、便血、斑疹色紫黑,舌色深紫或绛,脉细数等。包括心、肝、肾受病证候。外科疮疡阳证,也常有血分热毒之

  • 行痹

    病名。出《素问·痹论》。又名风痹、走注。详风痹条。

  • 鼻针疗法

    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明堂者鼻也。”“五藏次于中央,

  • 泡通珠

    见《湖南药物志》。为博落回之别名,详该条。

  • 玉翳浮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①属外障。指黑睛上翳如玉色,遮满瞳神。即玉翳遮睛,详该条。②属内障。《审视瑶函》:“眼内障如水晶色,厚而光滑且清白,瞳子隐隐内中藏,视物蒙如云雾隔,”并谓“其名有三,曰

  • 小儿食癥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八卷。由于小儿脾胃娇嫩,饮食生冷粘滞食物,困阻脾胃,不能消化,因而胶滞其间与血气相搏而成。症见乳食减少,腹内结块不散,日渐长大,坚固不移,并有胁下刺痛,恶心呕逆等。体弱者

  • 伤寒霍乱

    病名。指内伤饮食兼感寒邪引起的霍乱。《张氏医通》卷四:“伤寒吐利,由邪气所伤,霍乱吐利,由饮食所伤,其有兼伤寒之邪,内外不和,加之头痛发热而吐利者,是伤寒霍乱也。”治宜理中、四逆之类,或藿香正气散,胃

  • 易简方

    方书名。1卷。宋·王硕撰。约刊于十二世纪末期。本书选方以《三因方》为基础,参考其他有关著作并选录其常用或重要的方药编成。首记人参、甘草、附子等30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及其单方验方;次载三生饮、姜附汤等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