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脏腑之应地势部位。《灵枢·九针论》:“六腑膈下三脏应中州。”《难经·四难》:“脾者中州。”
横,指胃肠横满、郁积;解,通懈,弛缓之意。《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谓肠胃伤于饮食,筋脉失养而弛缓无力。《素问经注节解》:“若过伤于饱,充塞肠胃,气满皮急,横逆不通,筋络紧束,几至
见《医学入门》卷六。即摩腰膏,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桔梗、贝母、陈皮、枳壳、茯苓、甘草、姜。为丸服。治燥痰,其色白,咯出如米粒,多喘促,寒热悲愁,脉涩者。
【介绍】:晚清医家。字严士,又号鞠坪。昆山(今上海市)人。少年时开始涉猎医书,后将行医心得撰成《市隐庐医学杂著》1卷(1853年刊行),另编辑有《保赤要言》(1910年刊行)等书。
指病邪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真气不正,故有邪干。”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黄连15克,金果榄、冰片各6克,硼砂9克,柿霜、绿豆粉45克,朱砂12克,雄黄18克,牛黄3克,麝香0.9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服一丸,噙化。功能
病证名。小儿夜间啼哭,不得安静的痧胀。如视其腿弯、肘弯有青筋的,可用消毒三棱针于青筋上刺之,放出紫黑毒血;如其胸胀作痛的,用刷子蘸香油刮之,痧起,其啼可止(《痧胀玉衡》)。
涎唾、口津的俗称。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形瘦血虚生热,而月水不通,此冲任内伤也。宜服人参四物汤(人参、当归、川芎、生地、白芍、知母、麦门冬、炙甘草、生姜、大枣)兼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