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端录痘疹
见仁端录条。
见仁端录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因损打闪错所致。伤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治宜顺势摇动关节,使其复位,用绷带缠缚固定。药物治疗参见损伤条。
泛指穴位。《针灸聚英》:“此书以经络窌穴类聚为一卷。”
出《肘后方》。即白螺蛳壳,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夜光丸第二方,见夜光丸条。
即指压行气法。见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精医,治病不问贫富。
①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风黄候,凡人先患风湿,复遇冷气相搏,则举身疼痛,发热而体黄也。”②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爱笑,腰背急,手足强,口干,舌上生疮,三部脉
【介绍】:见王泰林条。
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不论因病生痰,或因痰致病,均与肺、脾二脏有关,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①指呼吸道分泌的病理产物。如热痰、寒痰、燥痰等。②指病因病证。如风痰、痰火、痰湿、痰
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