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痘疮的病因学名称。出宋·陈文中《痘疹方论》,所指有三:①五脏六腑秽液之毒,发为水泡疮;②皮膜筋肉秽液之毒,发为浓水泡疮;③气血骨髓秽液之毒,发为脓血水泡疮,三毒既出,则发为疹痘疮。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绞股蓝之别名,详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综合性医书。不分卷,清代道光年间作品,原封面题有“上海刘一仁”五字,或谓此书可能出于刘氏手笔。全书内容包括学医的方法、诊脉、用药,某些常用方剂的加减法,并简要地分析多种内科杂病和一些妇产科病证的病因及
病证名。指痰水内结,阴气上逆的头痛。《外台秘要》卷八:“痰厥头痛方:病源谓,痰水在于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载不已,久连脑痛。”《
病名。古代道家崇尚炼丹,多以含铅、汞等重金属的金石类炼制,使用不当或误食每致中毒。详金石中毒、石药中毒条。
【介绍】:见朱煜条。
五行学说术语。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如肝气过亢,肺金又不能对肝木加以正常克制时,太过的木便去乘士,使土更虚而发生肝气犯胃之类的病。《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
病证名。出清·郁谢《麻科合璧》。指麻疹愈后肌肤发痒,出现似疮非疮,似疥非疥的一种疾患。系风湿热毒郁于肌肤所致。宜用开理肌表,疏风利湿,兼以活血为治。
病证名。出《陈氏秘传》。指患肢伸长。髋关节前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