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血崩。详该条。
证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上。为疮疡陷证之一。多见于有头疽化脓期。因气血双亏,正不胜邪,不能酿脓托毒外出所致。证见:应成脓而脓腐未透,根盘紫滞,疮顶干枯腐烂,脓少而薄,疮色晦暗,肿势平塌,闷胀疼痛或微痛
即表气不固,详该条。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十剂之一。用苦温或苦寒药物组成,具有燥湿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日: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张从正曰:大寒之病,宜姜附、胡椒辈以燥之;若病湿气,则陈皮、木香、白术、
【介绍】:隋代医生。僧人,又名释智宣。撰有《发背论》1卷,已佚。
【介绍】:清代医家。履贯未详。字若瑛。辑有《方便书》10卷,未见流传。
见《江西草药》。为十大功劳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冲阳,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