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灸临床治病时穴位相互配合的方法。常用的有:前后配穴法、俞募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原络配穴法、远近配穴法、子母配穴法等。详各该条。
体,指实体或实质;用,指作用或机能。肝为藏血之脏,血为阴,故肝体属阴。肝主疏泄、升发,内寄相火,又主管筋的活动,病变时容易动风化火,其作用属阳。故有此说(见《临证指南医案·肝风》)。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指第六胸椎。《素问·刺热篇》:“六椎下间主脾热。”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介绍】:元代医生。与孙永贤合著《永类钤方》。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一半,遍身潮热,头痛,口渴,小腹作痛。此因伤食生冷,故血滞不行,内有余血,忌服补剂,宜服莪术汤(莪术、三棱、红花、苏木、牛膝)。”
书名。见《崇文总目》。1卷,已佚。
【介绍】:见唐宗海条。
【介绍】:隋代医生。长于针灸。《隋书·经籍志》载有《殷元针经》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