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王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白喉忌表抉微》:“白喉初起,症象轻而白未见,即服此方。俟一见白象,即改服养阴清肺汤。”相当于白喉伪膜。
①推测疾病预后的纲要。《素问·平人气象论》:“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不能饮食,表示胃气衰败,生化之源已竭,故死。②脉无胃气,表示正气衰竭,邪气独胜。《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
脚气病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指脚气之足膝不肿者。因素体阴虚内热,湿热、风毒之邪从热化,伤及营血,筋脉失养所致。症见足胫无力,麻木痠痛,挛急,脚不肿而日见枯瘦,饮食减少,小便热赤,舌红,脉弦数
出《南方草木状》。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由冬伤于寒遗毒未尽,深陷厥少二阴经,致火毒炎喉,咽喉肿痛,面赤腮肿,甚或项外漫肿,咽喉闭塞,汤水难咽,语言难出(《病源辞典》)。治宜清余毒,消肿痛。可选用普济消毒饮、竹叶石膏汤等加减。②由寒邪
方书。不分卷。清张朝震(东川)撰。刊于1888年。分小儿科、女科、男科杂症三门,收录验方96首,颇多个人临证心得。现存初刻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三方。橘红(盐水洗)、蔓荆子、赤茯苓各一两,酒黄芩、酒黄连、白芍药(酒浸,煨)、酒生地黄、姜半夏曲、柴胡各七钱,人参六钱,醋青皮五钱,生甘草四钱。为细末,葱汤浸蒸饼为
见《广州植物志》。为卜芥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冷热病诸候》。亦称往来寒热。指忽寒忽热,寒与热互相往来,一天可发作数次。《类证活人书》:“往来寒热者,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如见于伤寒发病过程中,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