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催气

催气

指针刺时,采用各种刺激手法促使得气尽快出现。《神应经》:“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临床上,通常采用持续捻转或提插,改变针刺的深度和方法,或用循、摄、弹、摇,或用艾卷熏灸方向促使气至以达到催气的目的。参见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豆须子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 试效要方并论

    医方著作。1卷。明·彭用光撰。刊于1549年。首为养真论、居家论、保调论、饮食论、男女论、戒攻补等六篇医论。以下分为延年益寿、事亲、种子、妇人小儿及头痛、面、鼻、耳、眼目、心痛、腰痛等45门,录各科医

  • 耳停

    病名。《寿世保元》卷八:“小儿耳肿、耳痛、耳停、乃三阳风热壅遏所致。”即停耳,详该条。

  • 格阳喉痹

    病名。《景岳全书·杂病谟》卷二十八:“格阳喉痹,由火不归元,则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症上热下寒,全非火证。凡察此者、但诊其六脉微弱,全无滑大之意,且下体绝无火证,腹不喜冷即其候也。”俗称上热下寒喉

  • 面白

    色诊之一。白为虚寒之色,属肺。临床上主气虚、寒证。白而色淡,肺虚失血;白而肥胖,气虚有痰;白而颧赤,气阴两虚;白而带青,气虚寒重;白如傅粉(浮白),气色皆夺;面多白斑,腹有虫积(多见于小儿)。白色而光

  • 青膜

    病证名。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指眼生翳膜带青色者。

  • 筋缓

    证名。指筋脉弛缓,不能随意运动。多因肝肾虚亏,或肝藏受风,或血热所致。《难经·十二难》:“肾肝内绝,绝则骨痿筋缓。”《证治要诀·诸中门》:“盖肝主筋属木,风易入之,各从其类,肝受风则筋缓不荣。”《杂病

  • 外感胃脘痛

    病证名。指感受寒邪、湿热所致的胃脘痛。寒症多见于中气素寒,热症多见于内有积热患者。《症因脉治》卷一:“外感胃脘痛之症,向无此症,偶值时令暴寒,心下闷痛,恶寒厥冷,二便清利,口吐冷沫,此寒邪入胃,凝结痰

  • 痰胀

    痰证之一。因痰气阻滞胸腹所致。《重订通俗伤寒论·挟痰伤寒》:“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此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也,名曰痰胀。先当去郁陈莝,经验理中消胀丸为主。继则视其喘肿胀之进退,酌量

  • 眼胞紧小

    病证名。即睥急紧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