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吐血

内伤吐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多因胃热络伤,或心、脾、肝、肾劳损而致。《临证指南·吐血》:“内因起见,不出乎嗔怒郁勃之激伤肝脏,劳形苦志而耗损心脾,及恣情纵欲以贼肾脏之真阴真阳也。”其症身无表邪,脉不浮大,时而呕吐纯血。因胃热络伤者,吐血量多,鲜瘀相杂,兼见胸闷作痛,嘈杂便秘,苔黄腻,脉滑数。宜清胃泻火,用三黄泻心汤加侧柏叶白芨之类。因郁怒伤肝者,吐血鲜红,头痛目赤口苦心烦胸胁引痛。治宜清肝凉血,用化肝煎茜根散加减。因心脾损伤者,吐血气短,憔悴声怯心悸少寐。治宜补养心脾,用归脾汤。因阴虚火旺者,吐血盗汗耳鸣遗精。治宜壮水制火,用六味地黄丸蒲黄藕节阿胶五味子之属。因阳虚血不归经者,血色晦淡,怕冷肢凉。治宜温中补阳,用理中汤加木香,或八味丸以引火归元。参见吐血、劳伤吐血等条。

猜你喜欢

  • 爆格蚤

    见《分类草药性》。为女贞子之别名,详该条。

  • 方病

    指现在症状。《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方病。”

  • 产后呕逆不食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多因产后劳伤脏腑,寒邪乘于脾胃,气逆呕吐;瘀血上冲,胃失和降;或痰浊中阻,胃气上逆所致。寒邪乘于脾胃者,治宜温中散寒,方用温胃丁香散(当归、白术、炮姜、丁香、人参、

  • 脊疳

    病证名。疳疾侵蚀于脊骨的证候。见《婴童百问》。古人认为疳疾日久,湿浊蕴热不解,疳虫内生,侵蚀脊骨所致。症见羸瘦异常,脊骨节节显露,以手扣骨,空如鼓鸣,并有发热烦渴,下利不止,十指生疮,喜咬指甲等。治宜

  • 荆条果

    见《药材学》。为牡荆子之别名,详该条。

  • 太虚

    指无垠的宇宙。《素问·五运行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源。”宋·张载《正蒙·太和篇》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 马蹄肺筋草

    见《四川中药志》。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 对口痈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见该条。

  • 水痘

    病名。见明·蔡维藩《痘疹方论》。又名水花、水疮、水疱。是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较多。临床以发热,皮肤及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和疮疹为特怔。病机为外感时邪风毒,内蕴湿热,扰

  • 肺噤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口噤嘴唇苍白者,参口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