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消

内消

①病证名。①消渴病之一。《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内消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石热结于肾内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内消之为病,当由热中所作也。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夫内消者,食物消作小便也,而又不渴。”参下消条。②指强中症。《张氏医通·杂门》:“肾消之病,古曰强中,又谓内消。”详强中条。②治疗方法之一。是运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尚未化脓的肿疡得到消散。如有表证者须解表;里实者须通里热毒蕴结者须清热解毒寒邪凝聚者须温通;湿邪阻滞者须祛湿;有气滞者须行气;有血瘀者须行瘀和营等。如疮已形成,则不宜使用本法,以免毒散不收,损伤气血,致使肿疡破溃难以收口。

猜你喜欢

  • 粗工

    古代对技术低劣医生的称谓。《素问·移精变气论》:“粗工凶凶。”

  • 泥鳅疽

    病名。指疔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又名泥鳅痈,泥鳅疔。症为一指通肿,形如泥鳅,色紫焮热,痛连肘臂。证治见指疔条。

  • 羊踯躅中毒

    病名。羊踯躅一名闹羊花。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因药用或误服羊踯躅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初见恶心呕吐,腹泻,继则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文献有用

  • 潦叶花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马蔺花之别名,详该条。

  • 血虚痹

    病证名。指血虚不能濡养肢体而致的痹症。《医学入门》卷五:“血虚痹者,皮肤不仁,济生防风汤,或黄芪建中汤去饴加桂枝。挟瘀血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挟痰者,手足麻痹,多睡眩晕,济生茯苓汤或二陈

  • 妇婴至宝

    丛书名。清·徐辑。刊于1750年。包括《达生篇》、《种痘法》、《福幼篇》三种。

  • 枕瓜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冬瓜之别名,详该条。

  • 手骨

    骨名。掌骨和指骨的统称。

  • 小儿推拿秘旨

    推拿专著,又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活婴全书》。原书2卷(后人又有将下卷再析为2卷),明·龚云林撰,姚国祯补辑,刊于1604年。作者在总结前人有关小儿推拿疗法成就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

  • 寒淫

    气候反常,寒气过甚。《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又“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又“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