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疳

猜你喜欢

  • 鸣蝉

    出《新修本草》。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

  • 绘图针灸传真名医刺法

    见针灸传真条。

  • 胎瘐

    出《幼科全书》。即胎怯。详该条。

  • 子嗽

    病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一。亦名子呛、妊娠咳嗽。多因孕后血聚养胎,阴虚火动,或痰饮上逆,外感风寒等,致肺气失宣,气机不畅,发为咳嗽。阴虚火动者,兼见潮热颧红,短气乏力,宜滋阴清热,用麦味地黄丸加减

  • 太医院宣使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 乌泡刺叶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又名乌龙摆尾叶。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Rubus tephrodes Hance的叶。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酸、甘,平。止血,解毒。治外伤出血,瘰疬,痈疖疮

  • 月经水

    见《本草蒙筌》。指月经之血。

  • 大肠侧

    见大肠条。

  • 囊发

    病名。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一。即脱囊。见该条。

  • 热深厥深

    热厥证的一种征象。指邪热越深入,四肢厥冷的症状越深,皆因阳气被遏,邪气内闭所致。属真热假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