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辨证录条。
病证名。亦称经前口疳。指每值临经或经行时口舌糜烂,每月如期反复发作。多由心胃之火上炎所致。若平素思虑过度,耗及心阴,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经期经血下注、心阴益虚、心火亢盛,上炎口舌,或肾精不足,虚火上炎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鹿药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出《吴普本草》。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痿证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又名皮毛痿。详该条。
脾的精气,即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素问·示从容论》:“四肢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
指两腿弛缓无力,屈伸不利。出《素问·脉解篇》。
消瘦干燥之意。《灵枢·根结》:“皮肉宛膲而弱也。”
病名。一名痰嗽。指痰盛致咳。《医学入门》卷四:“痰咳,痰出咳止。胸膈多满。……痰郁肺经,咳则涎多。或结胸者,二陈汤加枳、梗、瓜蒌、黄芩、贝母,甚者鹤顶丹;痰积流入肺脘,久咳不得睡者,兜铃丸;痰因火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