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饮食厚味,恼怒忧思,酿热化火所致的呕吐。《症因脉治·呕吐论》:“胃火呕吐之症,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烦热,夜卧不宁,口中干渴,二便阻涩。……胃火呕吐之治,胃火旺,家秘清胃汤合栀连平胃散、
见《本草纲目》。为油桐子之简称,详该条。
挽救亡阳的治法。同回阳救逆。详该条。
《婴童百问》卷二方。硫黄、火硝、五灵脂、青皮、陈皮、半夏曲各等分。为细末,粟米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饮送下。治小儿急惊,寒热吐泻,痰延壅盛。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合阴阳方》。即阴蒂。
①见《文山中草药》。为小龙胆草之别名。②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蛇根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见王冰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铁树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九。证治同金创。详该条。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之猛烈程度最轻者。《素问·五常政大论》:“小毒治病,十去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