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香附四两,乌药、姜黄各二两,炙甘草、木香各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治中焦气滞,脘腹刺痛。
①见《草药手册》,为土儿之别名。②见《江西草药》,为金果榄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滑叶跌打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手丫发。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干苔之别名,详干苔条。
指月经的性状。正常月经,一般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根据经质的病理改变,可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例如经质清稀为气血虚,经质稠粘多属血热等。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指治疗肌肉挛急而属于寒的一类病症的针刺方法。其法斜针浅刺,故名浮刺。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牙齿者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也。手阳明、足阳明之脉,皆入于齿,风冷乘其经脉,则髓骨血损,不能荣润于牙齿,故令牙齿黯黑。谓之历蠹。”参见齿龋条。
【介绍】:明代医家。著有《备急仙方》,未见。
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