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妊娠晚期,胞中余血成块有如儿枕,故名。《经效产宝》:“十月足日,食有余,遂成血块,呼为儿枕。”②病名。见《医学入门》,即儿枕痛,详该条。
书名。4卷,又卷首1卷。明·殷之屏撰。刊于1582年。本书根据皇甫中《明医指掌》中的医论歌括重加修订补注,共编为100首,每首之后分列治疗方剂(无方歌)。此外于卷首辑有运气,经络、病机、歌赋和医论。本
病证名。五郁之一。指脾胃之气郁滞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证治汇补·郁症》:“食滞中焦,痰凝脾脏,热蕴肠胃,皆土郁也。”症见心腹饱胀,肠鸣泻利,呕恶痰涎或清水等。治宜夺之。《杂病源流犀烛》卷十
运气术语。同于岁气的药物或食物。《素问·至真要大论》:“先岁物何也?天地之专精也。”张景岳注:“岁物者,得天地专精之化,气全力厚,故备所当先也。”参岁谷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眶下缘的外1/4与内3/4交点处。布有面神经分支及颧面神经分支,眶下神经和眶下动、静脉。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近视,青光眼,玻璃体混浊,内斜视等。直刺,嘱病人眼向上看,固定眼球,朝
【介绍】:见洪遵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紫堇之别名,详该条。
即夹惊伤寒,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蛇腹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书名。6卷。清·陈念祖撰于1803年。“长沙方”即指张仲景《伤寒论》方。陈氏将《伤寒论》方的主治、药物、用量及煮服法等,以诗歌的形式予以编撰,并由其长子陈蔚另写方注,使读者易于习诵。但陈氏过于推崇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