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五个传导和变化饮食物的器官。这些器官具有消化吸收饮食和排泄糟粕的功能,故称。《素问·五脏别论》:“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
即鳖甲煎丸,见该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即麻子仁丸,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BL27。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小肠之背俞穴。位于骶部,平第一骶后孔,距骶正中线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
【介绍】:见俞正燮条。
溺浊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病因脾虚气陷,精微下注而成。证见小便浑浊,腰痛神疲,舌淡脉软。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固涩。用苍术难名丹、补中益气汤。参见便浊条。
证名。见《华氏中藏经》卷上。①无目之盲谓之瞽。指眼睑平合如鼓皮之盲者。②泛指失明。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小嘴即小眦,即小眦赤脉传睛,详该条。
病名。指夏秋季节饮冷伤食、湿热伏遏,或七情郁结所致霍乱吐泻者。《张氏医通》卷四:“夏秋霍乱,多食冷水瓜果所致,宜木香、藿香、陈皮、厚朴、苏叶、生姜。四肢重著,骨节烦疼,此兼湿也,二术、二苓、厚朴、陈皮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