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方。即倪涵初治痢第一方,见该条。
病名。脑骨伤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扶桑骨即颞骨蝶骨相接处。打扑损伤,局部焮肿、青紫、疼痛、头晕,甚则昏迷不醒。余证治参见脑骨伤条。
病名。《喉科指掌》卷三:“此症因肝胃二经火毒飞腾,所以帝丁(即悬雍垂)长硬,白衣裹满,咽物不下,右关之脉浮大,用六味汤加山栀、连翘、黄芩、黄柏、生石膏、滑石、葛根、木通、草河车;服玉枢丹……。”
【介绍】:元代医家。山东东平人。精医术,撰有《如宜方》二卷。
病名。指患在四肢的痹症。见《临证指南医案·痹》。详风痹、寒痹、湿痹条。
《时疫白喉捷要》方。又名善后养正汤。炒山药、制何首乌、熟地黄各四钱,玉竹五钱,生地黄、麦门冬、女贞子、茯苓各三钱,酒白芍药、天花粉各二钱。水煎服。治白喉病愈之后,元气虚甚者。
【介绍】:见刘渊然条。
湿润。《素问·气交变大论》:“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指四方有湿润的气候。
病名。鼻息肉别名。详见该条。
见《金匮要略》。为王瓜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