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赤水玄珠》。为椒目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药性类明》。即栝楼子,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毛七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痘疹全书条。
病证名。外邪侵犯足少阴经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则其气闭塞,郁于中焦,气与邪争,发为疼痛,属外所因。”又:“足少阴心痛,烦剧,面黑,心悬若饥,胸满,腰脊痛。”参见心痛条。
出《名医别录》。为白茅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内有积热,外中热邪所致的泄泻。《症因脉治》卷四:“中热泻之症,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汛即泻,一泻即止,少顷复痛复泻,肛门如火,粪色多黄。”脉浮数者热在表,宜柴葛芩连
眼窝周边的骨骼。在眼窝上方的称眉棱骨,在眼窝下方的称骨。详眉棱骨、条。
指第三胸椎。《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小贯众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