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皮肤干涩,由荣血衰少不能濡润肌肉,充达腠理,是以外则皮肤皱揭,内则口燥咽干,或二便俱闭,或足痿无力也。……治宜清肺之燥,滋肾水生化之源……宜清燥汤。”(黄芩、黄连、黄
见《福建中草药》。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沈氏尊生书条。
①骨骼部位名。代号BL64。相当于足外侧第五跖骨基底部分。《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出外踝之后,循京骨。”②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
出《名医别录》。为秦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明·楼英《医学纲目》。又名风喉、暴喘。为小儿“暴喘而胀满”(《证治准绳》)的危重证候。多由“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痰热壅盛”(《幼幼集成》)所致。症见胸高气壅,肺胀喘满,两胁抬动,鼻翼扇动,大小
【介绍】:宋代医家。颍州(今安徽阜阳)人。曾任信阳太守,为著名伤寒学家庞安时弟子。集各医家论证伤寒方论,编成《伤寒证治》,3卷。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腰痛》。又称风腰痛。详该条。
①膻中之精气。《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类经》卷三:“行气于府,府者气聚之府也,是谓气海,亦曰膻中。”②脉中之精气。王冰注:“府,聚也。言血之多少,皆聚见于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