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识生
【介绍】:
见包一虚条。
【介绍】:
见包一虚条。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为紫贝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慢惊风夹有热痰者。由于病久脾损阴消,以致虚火亢盛,烦渴喜饮;水谷停蓄,痰浊易生,形成痰热相兼,虚中夹实的半阴半阳症候。其症午后身热,口渴烦饮,胸脘胀闷,呼吸气促,泛吐痰涎,心烦不寐,时发抽搐。
治法理论之一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引,引领,引出。从阳引阴指从阳分引出阴分的邪气,或从阳分引出阴分的正气,本指针法而言,但也适用于其它治疗手段。《类经》十二卷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血满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色旁通五脏图》1卷,已佚。
见《中药材手册》。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此症生于风轮,从上边而下,不论厚薄,但在外色白者方是。若红赤及变症,非本病也。……因其自上而下,如帘垂下,故得其名。”参见赤膜下垂条。
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赤脉传睛。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
病名。见《郑氏女科真传·胎前杂症》。指妊娠期乳汁自出。即乳泣。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