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外台秘要》:“立脚于系鞋处横纹,以手四指于纹上量胫骨外,逼胫当四指中节按之,有小穴,取一缕麻刮令薄,以此麻缓系上灸,令麻断。男左女右,患多灭。”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传尸灸
见《中药制剂手册》。陈皮、大腹皮、茯苓皮、桑白皮各75克,干姜皮37.5克。以水煎大腹皮取汁,余为末和小丸,每服9克,日二次。功能消胀利水,理脾祛湿。治脾湿胃热,痞满腹胀,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本方由《
即清宣金脏法,见该条。
又称平旦服。即在早晨未进食前服药。治四肢血脉病和驱虫药,都宜空腹服。《神农本草经》:“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
《医醇賸义》卷一方。藿香一钱五分,苍术、厚朴、砂仁、陈皮、半夏各一钱,茯苓二钱,神曲三钱,竹茹八分。为细末,加生姜汁二匙,冲服。治暑季饮食不节,外感不正之气而致的呕吐。
即狐疝。《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治》:“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详狐疝条。
即津液受伤。一般指热性病过程中,由于高热,出汗过多,或感受燥邪,肺胃津液耗伤而出现的证候。如肺津受伤,则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丝、鼻干咽燥、喉干痛。胃津受伤,则见烦躁、渴饮不止、咽干口燥等。
见痘疹金镜录条。
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当针刺时,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即为晕针。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玫瑰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