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指赤白痢之下如鱼脑状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白脓上有赤脉薄血,状如脂脑,世谓之鱼脑痢也。”详赤白痢条。
指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生气。”
出《增订伪药条辨》。为珍珠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程式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小产,详该条。
病证名。指外感风寒表证而见头痛者。《兰室秘藏·头痛门》:“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池、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也。”《医学六要·头痛
水肿类型之一。见《圣济总录·水肿门》《证治要诀·肿》:“肿病不一,遍身肿、四肢肿、面肿、脚肿,方谓之水气。然有阳水,有阴水,并宜先用五皮饮、升降汤或除湿汤加木瓜、腹皮。”“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
①指结胸之一。指水邪结于胸胁者。《注解伤寒论》卷四:“但结胸无大热者,非热结也,是水饮结于胸胁,谓之水结胸。周身汗出者,是水饮外散,则愈;若但头微汗出,余处无汗,是水饮不得外泄,停畜而不行也,与大陷胸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又名热疖、石疖,俗称疖子。《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痈疽第二则云:“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一寸已上名小痈……”。即疮痈之最小者也。俗称以夏日所生之小肿为热疖。由内蕴热毒或外受暑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