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科古方选注
见绛雪园古方选注条。
见绛雪园古方选注条。
即小儿风毒,详该条。
即茶剂。见该条。
舌尖白苔,舌根灰黑而舌中质红的舌象。若黑苔不多而润,舌不甚红,多为脾虚有湿;若舌根黑多而干,舌质较红,多为胃热炽盛,肠已燥结(见《伤寒舌鉴》)。脾虚有湿当健脾利湿;胃热、大便燥结者,宜清胃润肠。
见《分类草药性》。为大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见针方六集条。
见女科、产后编条。
见《经济植物手册》。即黄栌,详该条。
证名。指眼觉干涩不爽。又名目枯涩。《诸病源候论》卷廿八:“液竭者,目涩。”常由肝肾阴亏,肝虚血少,肺阴不足,阴虚火旺等所致。《审视瑶函》:“此症谓目日觉干涩不爽利。”宜结合眼及全身证候辨证论治。分别选
证名。见《医宗必读》卷六。即目昏。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问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