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出《本草图经》。为莲子心之别名。②出《名医别录》。为野菊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杧果,详该条。
【介绍】:见葛应雷条。
颈项部。《灵枢·痈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
证名。指身体抖动并有怕冷感觉。多因暴感寒邪,或心火热甚,阳气被遏所致。可见于外感热病、疟疾、暴受寒冷、饮酒、恐惧时。《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战慄,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
温法之一。温通阳气的治法。如回阳救逆、温中祛寒等。详各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0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的体例和编法特点,与《伤寒论浅注》略同。作者选集前人《金匮要略》注本中的一些注文,结合个人见解以求阐明要旨,书中删去林亿整理本(共25篇)的最后三篇,并
《原机启微》卷下方。柴胡七钱,人参、当归(酒浸)、白术、升麻、葛根、炙甘草各一两,五味子二钱,白芍药六钱,茯苓三钱,黄芪、羌活各一两半,防风五钱,干生姜一钱。为粗末,每服六钱,加黄芩、黄连各一钱,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