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合谷疽、丫刺毒、擘蟹毒、拍蟹毒、病蟹叉、手叉发、合谷毒、虎口疽、合谷疔、虎口百丫、虎口、手丫刺、丫叉毒、虎丫毒、丫毒、丫指等。由阳明经湿热凝结,毒聚虎口而发。初起忽发黄色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破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近时十便良方条。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作水丸。治证同。见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条。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即活络流气饮,见该条。
似指成年女性的阴道。《素女经》:“女子阴深……五寸曰谷实。”
经穴名。代号SJ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巨髎、目髎。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眉毛外侧端凹陷处。布有面神经颧支,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额支。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目翳,眼睑瞤动,视物不明,癫痫等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即凉血饮,见该条。
见《寓意草》。即恶阻。详该条。
手厥阴的经筋。《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