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标本
见六经标本条。
见六经标本条。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五。即有头疽生于背部者。证治见发背条。
用升提的药物,以治疗气虚下陷的病证。如因气虚下陷而患脱肛或子宫脱垂,用补中益气汤以升阳益气。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伤食。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即圆红散,见该条。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夜光丸第二方,见夜光丸条。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水沟,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手背中央,与掌心劳宫穴相对处。主治落枕,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炒当归、炒阿胶、白芷、续断、炮姜、川芎、炙甘草各四两,熟地黄五钱,炮附子、白芍药、肉桂各二两,吴茱萸、白术各三两,炒蒲黄八钱。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送
【介绍】:隋代小儿科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小儿用药本草》二卷,《疗小儿杂方》十七卷,均佚。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油柑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