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膜原。《灵枢·胀论》:“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详膜原条。
即尾骶骨。详该条。
见《甘泉县志》。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奇效良方》。位于手背腕横纹上当阳池穴与阳溪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心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唾血及腹中诸气痛。直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
指腭骨的水平部,构成硬腭的后四分之一。左右共二块。
【介绍】:见郑宁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系用八卦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水廓。详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虚脱大证,上气喘急,真气浮散,不得归元,诸药莫效,用吴茱萸五分、胡椒七粒、五倍子一钱,研极细末,酒和作饼,封肚脐,以带扎之,其气自顺。”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方。升麻、甘草、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药、桔梗、黄芩、麦门冬、前胡、青皮、葛根、紫苏、连翘、防风、白蒺藜。水煎服。治缠喉风,喉瘤等证。
小便的别称,详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