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河北药材》。为秦艽之别名,详该条。
治疗肝气郁结引起脾不健运的方法。临床用于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肝盛脾虚证候。常用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等健脾药;柴胡、青皮、木香、佛手等疏肝药。方用逍遥散之类。或香
书名。4卷,又卷首1卷。明·殷之屏撰。刊于1582年。本书根据皇甫中《明医指掌》中的医论歌括重加修订补注,共编为100首,每首之后分列治疗方剂(无方歌)。此外于卷首辑有运气,经络、病机、歌赋和医论。本
病证名。小儿浮肿一种类型。因胆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胆气郁结,水湿内停,化而为热,湿热相蒸而成。临床特征为浮肿,口苦咽干。治宜利胆消肿。用小柴胡汤合五皮饮。
按摩导引之意。机,动也。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又作案抏、案玩。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扤,也谓按摩而玩弄身体使调也。”案同桉;机通玩,意义均同;即按摩和活动肢体的意思。
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包括:①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阳明大肠经“是动则病齿痛颈肿”。②经脉经气变动引致所连络脏腑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又如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发热较高,如火灼之状,手抚病人的皮肤,有灼手感觉。见于多种热性病。
经穴名。代号BL40。出《灵枢·本输》。别名郄中、血郄、中郄。属足太阳膀胱经。合(土)穴。位于膝关节后面,腘窝横纹之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膜肌肌腱的中间。布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痘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