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证

证名。指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表里之间的病证。①指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条辨》:“往来寒热者,邪入躯壳之里,藏府之外,两夹界之隙地,所谓半表半里,少阳所主之部位。故入而并于阴则寒,出而并于阳则热,出入无常,所以寒热间作也。胸胁苦满者,少阳之脉循胸络胁,邪凑其经,伏饮搏聚也。默,静也。胸胁既满,谷不化消,所以静默不言,不需饮食也。心烦喜呕者,邪热伏饮搏胸胁者涌而上溢也。”参见少阳病条。②指温疫病邪在募原的病证。《温疫论·原病》:“邪从口鼻而入,……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其证先憎寒,后壮热,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口渴,脉数,舌红苔白,或苔如积粉等。治宜疏利湿热,用达原饮。参见瘟疫条。

猜你喜欢

  • 张謇

    【生卒】:1853~1926【介绍】:字季直。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以实业、教育为强国之本,除创办纱厂、轮船公司、面粉公司、铁冶公司、银行等企业外,大力兴办学校,于1912年建南

  • 西参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西洋参,详该条。

  • 飞天蠄螃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又名龙骨风、山蠄、大贯众、树蕨。为桫椤科植物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的茎干。分布贵州、四川、广东、广西、台湾等地。苦、涩,平。祛风利湿,清热止咳。治风

  • 膺骨

    骨名。即胸骨。详该条。

  • 气逆失血

    病证名。指呕血由气逆而致者。多因情志过分激动,肝火随气上逆而然。常伴见胸胁满痛、烦躁而渴等症。《金匮翼·诸血统论》:“气逆失血者,血从气逆,得之暴怒而厥也。经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

  • 椿树子

    见《生生篇》。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 四开

    《奇效良方》:“四开四穴,合谷并行间。是穴手足共四穴。”后《针灸大成》等名为四关。参见四关条。

  • 脾统血

    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指脾有统摄血液,使之运行于经脉之中,不致外溢的功能。《难经·四十二难》:“脾……,主裹血,温五脏。”《血证论》:“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脾主中焦,化生营气,营行脉

  • 心瘥

    古病名。指食入易消的疾患。《证治准绳·杂病》:“心瘥,亦痰饮所致,俗名饮瘥。有胃口热,食易消,故瘥。《素问》谓之食瘥,亦类消中之状,俗名肚瘥。痰气,宜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一钱;胃中热,宜二陈汤加黄连一钱

  • 阳明少阳合病

    阳明与少阳两经合病,除出现阳明病的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自汗,腹满,便秘;又有少阳病的口苦、咽干、目眩等外,必见下利。《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