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足太阴脾经经气异常所致。《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自消容之别名,详该条。
见《兰台轨范》卷一。即四磨汤,见该条。
七方之一。治疗急病及重病的方剂。《儒门事亲》卷一:“急方之说有五,有急病急攻之急方,如心腹暴痛,两阴溲便闭塞不通,借备急丹以攻之……;有汤、散荡涤之急方,盖汤、散之比丸下咽易散而施用速也;有药性有毒之
①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生化。”厥阴之气到来,风气敷布,一派春生之气,故名生化。②泛指事物的发生和变化。《素问·五运行大论》:“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小儿骨热,肌肉消瘦。为病后余热化火熏灼肌体,消灼骨髓所致。治详骨热、骨蒸热条。
书名。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编。全书共12章,对整骨科简史、整骨的诊断、手法、药物疗法、急救、护理,以及脱臼、错位、骨折、软组织损伤,创伤后遗症等类疾病的治疗作了系统介绍。1959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证名。指经常困倦欲睡之症。《灵枢·大惑论》:“肠胃大则卫气留之,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
气功术语。见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呼气时,使两臂以十分之三的力量向外撑张。吸气时,使两臂以十分之七的力量向内环抱。
丛书名。裘庆元辑。刊于1936年。裘氏在众多的祖国医学文献中,选取较实用的精本、孤本、抄本、未刊稿等九十种分门汇聚辑成。计医经类5种,本草类5种,脉学类3种、伤寒类4种、通治类8种、内科类12种、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