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圣济总录·积聚门》。即贲豚。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可见气逆冲心满闷,或见膀胱切痛,上冲腹胁满痛,上下攻走疼痛等证。治宜槟榔散、四味丸、天雄散等方。参见贲豚条。
病名,指咳而肠中排出气体者。《素问·咳论》:“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治用芍药甘草汤,清宫丸或桔梗汤加人参、茯苓、橘红、五味等。参见咳嗽条。
①经穴名,代号LU8。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经(金)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桡骨茎突内缘,腕横纹上1寸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和桡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喉痹,手腕痛等。直刺0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三十方。半夏一两(每一枚配虫一个,同捣烂,炒黄),自然铜二钱(醋淬),古文钱三钱(醋淬),乳香、没药各五钱,骨碎补七钱。为细末,每服三分,用导滞散二钱,热酒调下,次日再服如前
即胞衣。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家。字希邕。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精习经方,治病时擅长针药并用。撰有《药录》2卷,已佚。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将药物精制成药液,滴入眼中,每日三至四次不等。
又名卵。即睾丸。《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
病证名。见清·佚名《异授眼科》。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即大便秘结。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