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常以巫术治病,善治外症。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尚先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见《河北药材》为土木香之别名,详该条。
小便不利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因水谷偏走大肠所致。主要症状为泄泻不止,腹中漉漉有声,或痛或不痛,小便量少或无,脉弦。因脾胃有热而致者,宜用清胃汤、黄连戊己汤合泻黄散、导赤各半汤等方。因脾胃有寒而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中府。见该条。
病名。指因食滞、痰积所致的咳嗽多见于小儿。《症因脉治》卷二:“食积咳嗽之症,每至五更嗽发,嗽至清晨,或吐痰味甜,胸前饱闷。”脉洪大或沉滑,方用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石膏泻白散加枳桔等。参见食咳、痰积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疖生于乳房部者。证治同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