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药所
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始创于1076年(熙宁九年),后又在各地增设达七所之多。参见太平惠民局条。
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始创于1076年(熙宁九年),后又在各地增设达七所之多。参见太平惠民局条。
证名。指风毒之气入胆而昏困多睡之症。《圣济总录》:“治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困多睡,酸枣仁汤方。酸枣仁研,生用一两,腊茶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二两。右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①证名。出《素问·咳论》。指气体从肛门排出,亦称矢气,俗称放屁。失气频频,多因脾虚饮食不化,或肝胃气滞所致。治宜健脾消食,行气和中。伤寒阳明腑实也见矢气,腹满。参见转矢气条。②指丧失真气之意。《灵枢·
又名撮口。详该条。
脑鸣的别称。《四科简效方·内科通治》:“头响即脑鸣也。”详见脑鸣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鹅脚板之别名,详该条。
指伤寒的本证、标证及其受病的先后情况。明·陶华《伤寒家秘的本》卷二:“……标者,病之梢末;本者,病之根本。先受病为本,次受病为标……。”参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壮热者,是小儿血气盛,五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热。”
病名。指疟发于足太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盖以脾喜乐,病则否,上焦痞塞,故好太息而不
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指目疼于每日某个时辰周期性发作者。古人认为与十二经络受邪干目有关。
见《中医方药学》。又名野芝麻,芝麻响铃铃、狗铃草、紫花疔草。为豆科植物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的地上部分。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苦、平,有毒。解毒抗癌,止咳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