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古今名医汇粹

古今名医汇粹

综合性医书。8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作者收辑元至清代医家医论、治法、治验,分门别类整理而成。卷1医论集,以阐述医理为主;卷2脉要集;卷3~8病能集,以内科杂证为主,兼及妇科及五官科、外科。纲目清晰,学术上宗法薛立斋张景岳

猜你喜欢

  • 酱瓣豆草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 横户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 五色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又名油肿赤硫丹、五色油丹。小儿丹毒之一。系因风毒之热及盛衰变化之不同,其丹色之改变亦异,故名五色丹。治宜大黄、芒硝、栀子、黄芩、干蓝叶、商陆各等分,为细末。水调涂,或蒴

  •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气功功法。见《遵生八笺》。这是一套较全面的气功方法。共分十二诀:进取诀第一,转气诀第二,调气诀第三,咽气诀第四,引气诀第五,炼气诀第六,委气诀第七,闭气诀第八,布气诀第九,六气诀第十,调气液诀第十一,

  • 心疔

    病名。①出《外科启玄》卷二,即生于心之俞穴心俞,募穴巨阙及手少阴心经之经穴灵道、井穴少冲等部位的疔。其色赤,发热心烦,睡眠不安,口干,其痛应心,小便赤,面赤。治宜清心解毒,用泻心汤加托里解毒之品。②见

  • 脐中冷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儿脐带未脱时,脐部受到冷邪侵袭所致的病证。详脐中水条。

  • 附牙痈

    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牙痈之别名。详牙痈条。

  • 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

    书名。又名《中西医粹》清·罗定昌撰于1882年。3卷。上、中卷为脏腑论说及图解。立论以易理来配合六脏六腑的部位与功能。附录王清任《改正脏腑图》及西医解剖图。下卷为十二经病证治法。

  • 火候

    ①炼丹术语。指炼丹时用火烧炼的程度。《参同契注》:“古有丹书,述火候功用,谓之火记。”②指气功练功的程度。

  • 颃颡(háng sǎng 杭嗓)

    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相当于鼻咽部。足厥阴肝经过此。《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