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性循经反应带
见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见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鸦胆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景天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又名冷瘘。由气血不足,复感风寒,伤于肌肤所致。本病顽滞而冷,不知痛痒,溃而难敛,经久不愈。治宜温肌养血。内服桂枝加当归汤。外搽金黄散。
出董炳《避水集验要方》。①指月经。②指经漏。
出《尔雅·郭璞注》。即莲子,详该条。
即瘛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瘛疭条。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后正中线2.5寸处。主治胆病惊恐,食欲不振,口舌无力等。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饮片新参》。即紫苏子,详该条。
①指本经。《难经·四十九难》:“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②与奇经相对,即十二经脉。《针经指南·标幽赋》:“正经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