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后胁

后胁

背的侧部,相当于肩胛下至第十二肋间部位的总称。

猜你喜欢

  • 横脉

    指脉络之横斜者。《素问·刺疟篇》:“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 甜瓜瓣

    见《本经逢原》。即甜瓜子,详该条。

  • 阴阳之宅

    指肾。肾藏元阴与元阳,故称。参肾条。

  • 食疗

    又称食治。根据食物不同的性味,作用于不同脏器,而起着调理和治疗的作用。《备急千金要方》有食治门,搜集《内经》至唐代以前用食物治疗疾病的记述,为著名食疗专辑之一。

  • 两胁肿痛

    证名。指两胁部肿胀疼痛。多由湿热而致。《张氏医通·诸痛门》:“两胁肿痛,或腹痛,或小便滞者,属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辨证录·胁痛门》载有右胁肿痛是脾火内伏,瘀血存注不散而致,用败瘀止痛汤。

  • 内托羌活汤

    《医学入门》卷七方。羌活、黄柏各二钱,防风、当归尾、藁本各一钱,肉桂三分,黄芪一钱半,连翘、甘草、苍术、陈皮各五分。水二盏、酒一盏煎服。治发于足太阳经的尻臀痈,坚硬肿痛,两尺脉紧而无力者。《外科正宗》

  • 内托黄芪丸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方。黄芪八两,当归三两,肉桂(去粗皮)、木香、乳香(另研)、沉香各一两。为细末,用绿豆粉四两,生姜自然汁煮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不拘时。治疮疡误治,邪滞经络,白脓

  • 泄注赤白

    证名。指便下赤白粘冻。《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泄注赤白。”详见赤白痢条。

  • 唐传那保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藏茄之藏语名,详该条。

  • 鱼鳅

    见《草药手册》。即泥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