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
【介绍】:
见吴瑭条。
【介绍】:
见吴瑭条。
《银海精微》卷上方。黄芩、郁金、大黄、防风、栀子、当归、川芎、赤芍药、龙胆草。为末,每服三钱,食后酒调服,日二次。治睛珠疼痛,瞳仁渐变青白色.忽然凸起血丝缠绕。
脉的支别之一。①与目相溜(流)通的经脉。《素问·刺禁论》:“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②浮见于皮下之脉。丹波元简《素问识》卷六:“志(张志聪)云:溜脉者,脉之支别,浮见于皮肤之间者也。”③交通阴阳之脉
出《本草纲目拾遗》。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 betle L.的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滴耳治耳痛;涂敷刀伤,痈疔,杨梅毒疮,痔漏。成分见蒟酱叶条。
病证名。麻疹后并发肺痿。清·赵月航鉴定(撰人不详)《治疹全书》:“疹后久咳不止,时吐白沫如米糊者,为肺痿。”系火热伤肺,津液受损所致。先用加味二冬汤(《治疹全书》: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甘草、桔梗、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由惊恐或劳心过度所致。症见咯出血丝或小量鲜血,胸膈隐隐牵痛,懊憹嘈杂。治宜补心养营,方如茯苓补心汤、五神汤、天门冬汤等方,以及丹参、麦冬、山药、当归、生地等药。参见失血条
人体身形和体质。观察身体的肥瘦、形态特征和体质强弱,对辨证论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出《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即阿胶,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广东土牛膝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俗称鹅口疮。发于婴儿。指婴儿口中肿起如菌状,致使婴儿不能吮乳者。多因胎中蕴热所致。轻者以软布蘸京墨拭口,数次可愈。或以冰硼散、朱黄散等拭口,日数次。亦可用银花、甘草煎汤服饮。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