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异授眼科》。指宿翳之顽固不易消退者。参见宿翳条。
《喉科指掌》卷一方。荆芥穗、薄荷各三钱,炒僵蚕、桔梗、生甘草、防风、前胡、枳壳各二钱。为粗末,水煎去渣,徐徐漱咽。治一切咽喉诸症。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菀,古与“郁”音义相通。膹菀即膹郁。详膹郁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五味子四钱,贝母、栝蒌各五钱,杏仁、苏梗、天门冬各一两,款冬花八钱,葱白七根,川椒每岁一粒。为末,入猪肺中,荷叶包蒸熟,五更作一次食尽,否则留第二日五更再食,同淡烧酒食
病名。见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指圆癣之形如古钱状者。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介绍】:见杨用安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大飞扬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2卷。清·胡廷光撰于1817年。本书系汇集清以前有关伤科文献资料编成。卷1~2为伤科总论;卷3治伤手法及工具;卷4伤科内证;卷5~6为各部骨伤;卷7~8列伤科方剂;卷9~12为其他金刃器物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