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多由病延日久,或郁火伤阴所致。《医宗己任篇·四明心法》:“又有一种胃脘痛,是阴虚症将成,须认明白。”症见脘痛时作,缠绵难愈,舌红口干,时或嘈杂,大便干结等。治宜养阴和胃,佐以泄肝,切忌香燥疏气,
【介绍】:清初藏族医家。青海人。撰有《医疗海洋心室简集》、《甘露流》等五部医学著作。曾在塔尔寺设立“曼巴扎仓”,专门培养藏医。
见张千里医案条。
即以艾灸穴位治疗痔漏的方法。出《五十二病方》。《外台秘要》卷二十六曾引录“崔氏灸痔法”。现已少用。
骨名。额骨的眶部。眼眶的上缘。
经穴名。代号ST35。出《灵枢·杂病》。俗称外膝眼。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膝关节外侧,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总神经关节支和膝关节动、静脉网。主治膝关节痠痛、屈伸不利,脚气等。膝
①手阳明大肠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①位于食指拇侧边缘一线,也称大肠、大肠筋(《幼科推拿秘书》)。现用此处居多。能治泄泻,止痢疾。《幼科推拿秘书·赋歌论诀秘旨》:“若治痢
行气法之一。又称针芒行气法。指以针刺方向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欲使针感向上传导,则针尖宜向上斜刺;欲使针感向下传导,则针尖宜向下斜刺。
【介绍】:见黄俅条。
【介绍】:见周学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