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哮吼

哮吼

病名。见《万病回春·哮吼》。即哮证。《医宗金鉴》卷四十一:“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若更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吼。”《古今医鉴》卷四:“夫哮吼专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不可吐者,此寒包热也。治法必用薄滋味,不可纯用寒凉,须常带表散。”方用定喘汤等。参见哮证、齁喘条。

猜你喜欢

  • 茯神心木

    见《本草备要》。即茯神木,详该条。

  • 脾虚多涎

    病证名。指脾气虚弱而多涎者。《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症见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治宜补益脾气。用补中益气汤。

  • 背腧穴

    出《灵枢·卫气》。即背俞穴。详该条。

  • 寿世保元

    书名。10卷。明·龚廷贤撰。约成书于17世纪初期。卷1介绍有关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卷2~10分述各科病证的辨证论治,搜集了较多的方药和治法,取材广泛,选方大多切于实用,并附医案。解放后有排印本。

  • 大趾

    足的第一趾。又名足大趾。《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 点水丹

    见《普济方》卷七十八。即照水丹。见该条。

  • 艾条

    即艾卷,见该条。

  • 蒙医药简编

    即《珊瑚验方》,详该条。

  • 陈紫山

    【介绍】:参见熊运英条。

  • 肛痈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肛门四周红肿作痛……一处出脓者为肛痈。”证治同脏毒。见该条。